走进精神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 英文名称:Entering Psychiatry
◆ 适用专业:精神医学
◆ 总 学 时:32学时,其中实践32学时
一、课程简介
走进精神病学是精神医学专业限选课程,分6个学期完成,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精神医学工作环境、患者特征、治疗方案等,采用精神专科医院现场教学、心理评估量表使用、与康复期精神障碍沟通交流、听取精神科医生介绍工作性质等实践手段,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精神障碍和自己的专业,降低对精神障碍的歧视与偏见及对精神科的误解,以便准确认识自身专业,提升专业认同,达到德技双馨、医德高尚的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目的。
本门课基本内容和重点主要包括:精神科工作环境;精神病症状的基本特征;精神科治疗方案;精神科患者一般特点;心理测验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精神科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注意事项。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客观认识精神障碍的特点,治疗方案,体会偏见等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影响,从“心身一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视角理解精神障碍,领会与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注意事项,知晓精神科医疗的基本模式及患者一般性特点,知晓精神障碍诊疗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及法律法规,知晓精神障碍检查的基本特点,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
1.知晓精神障碍的一般特点
2.正确认识精神障碍而非“态度”、“思想问题”等错误观念
3.领会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的一般原则
4.认识精神医学工作环境
(二)能力目标
1. 能正确认识“精神正常”与“精神异常”。
2.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沟通。
3.知晓常见的精神障碍一般表现。
(三)情感目标
1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能够接纳精神障碍患者。
2. 具有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3. 能够客观认识精神障碍,逐步降低对精神障碍的偏见与歧视。
4.正确认识精神医学,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病例讨论及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
学生需完成入学教育,对医学专业、临床环境、患者一般特点等有一定认识。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为后续精神医学专业课打好基础。
五、教学时数安排
章节 |
内容概要 |
开展形式 |
学时 |
1 |
专题一 了解精神医学的工作环境 |
见习 |
4 |
2 |
专题二 了解心理测量 |
实验 |
4 |
3 |
专题三 了解精神医学沟通 |
见习 |
4 |
4 |
专题四 了解心理治疗 |
见习 |
4 |
5 |
专题五 了解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
见习 |
4 |
6 |
专题六 了解心理障碍患者 |
见习 |
4 |
7 |
专题七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
见习 |
4 |
8 |
专题八 了解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
见习 |
4 |
合计 |
|
|
32 |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方式】见习报告
【成绩评定】以8次见习报告分数评定最终成绩
七、教学内容概述
专题一 了解精神医学的工作环境
(一)教学内容
精神医学工作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精神医学工作环境
(2)正确认识电击疗法等精神医学治疗手段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阐述精神医学职业的特点。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精神医学在人民健康事业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精神障碍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评价精神医学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实践内容
1.精神医学工作环境、具体科室划分
2.了解精神障碍治疗方案
3.与精神科医生交流,了解精神科基本特点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精神科基本特点
实践报告:就本次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专题二 了解心理测量
(一)教学内容
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要求并能够正确理解测量结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量表使用的基本条件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人格量表能够了解一般量表测评流程
3.情感目标
认识到心理测量结果的局限性并能够理解不当解读结果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三)实践内容
1.心理测验使用基本要求
2.人格量表使用与结果解读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心理测验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评估抑郁障碍患者
专题三 了解精神医学沟通
(一)教学内容
了解精神医学沟通的基本要求并有意识在未来提升自身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精神医学沟通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了解精神科诊疗沟通过程的一般流程
3.情感目标
(1)能够意识不良的沟通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2)通过本次实践能够树立逐步提升个人沟通能力的意识
(三)实践内容
1.听取医务人员介绍精神医学沟通的基本要求
2.与适宜的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沟通需求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医患沟通及精神科医患沟通的特点
实践报告:如何与焦虑障碍等敏感多疑的患者沟通
专题四 了解心理治疗
(一)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治疗在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价值并能够正确认识心理治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心理治疗的含义及在精神障碍中的意义
(2)心理治疗适用症及优缺点
(3)心理治疗师需要具有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知晓心理治疗基本过程
(2)领会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
3.情感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心理治疗的价值,不过分夸大或贬低心理治疗
(2)能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关于心理治疗所需的职业要求
(三)实践内容
1.了解心理治疗的一般流程
2.与心理治疗师沟通,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特点及对自身能力、性格的要求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心理治疗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建议需要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同学接受心理治疗
专题五 了解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一)教学内容
不同类型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特点及诊疗时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特点
(2)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原则
(3)重性精神障碍康复期治疗方案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了解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沟通的基本要求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不断强化同理心、尊重、积极关注等临床卫生工作的职业态度
(2)通过实践,在未来的学业中有意识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
(三)实践内容
1.听取医务人员介绍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基本特点
2.与适宜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沟通,了解其基本特点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你的室友突发精神分裂症,你打算如何与交流
专题六 了解心理障碍患者
(一)教学内容
焦虑障碍、睡眠障碍障碍等心理患者的基本特点及诊疗时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心理障碍患者的基本特点
(2)心理障碍患者治疗原则
(3)睡眠障碍等心理障碍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了解与心理障碍患者沟通的基本要求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不断强化同理心、尊重、积极关注等临床卫生工作的职业态度
(2)通过实践,在未来的学业中有意识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
(三)实践内容
1.听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介绍睡眠障碍、焦虑障碍等患者的基本特点
2.与适宜的心理障碍患者沟通,了解其基本特点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心理障碍患者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调整自身的睡眠问题
专题七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用药特点
(2)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了解就服药问题与患者沟通的注意事项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能够理解患者对各类药物的担忧
(2)通过实践,不断强化同理心、尊重、积极关注等临床卫生工作的职业态度
(三)实践内容
1.听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介绍各类药物的基本特点
2.与适宜的患者沟通,了解其对药物的认识、理解和态度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精神科药物的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劝说长期服药的抑郁障碍患者坚持服药
专题八 了解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一)教学内容
正确认识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社区精神病学的含义
(2)社区康复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了解社区康复方案的设计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认识到开放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价值
(2)通过实践,正确认识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偏见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
(三)实践内容
1.听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精神病学的重要内容
2.与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沟通,正确认识社区康复
(四)实践方式与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了解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基本特点与常见误区
实践报告:如何设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方案
八、选用教材、线上资源及参考书目
教材:不指定教材
参考书目:《精神病学》,郝伟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