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神医学基础知识融合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时间:2025-04-25 点击数:

精神医学基础知识融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Basic Knowledge Integrated Pychiatric Course

适用专业:精神医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8学时,考试2学时

选用教材:精神病学基础第二版陆林,李春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心理学》第二版,王伟,张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一、课程简介

精神医学基础知识融合课程主要包括精神病学基础、临床心理学基础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焦虑障碍、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治、矫正和处置问题。本门融合课程围绕各类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干预等相关理论基础及科学研究、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开展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知识储备。

本门课基本内容和重点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病因理论;精神障碍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精神障碍治疗基础;心理评估理论基础;精神病症状学;精神医学相关法律法规。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对精神障碍疾病进展带来的影响,并能够综合运用相应的心理学观点,从“心身一体”的视角理解精神障碍,领会各类常见的精神病症状,领会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心理干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知晓精神障碍诊疗过程中的伦理规范及法律法规,领会精神障碍评估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的以健康为中心的精神医学融合课程打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

1. 知晓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2. 领会精神障碍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技术。

3. 知晓精神障碍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4. 领会精神障碍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5. 知晓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系统。

(二)能力目标

1. 能将从多个视角分析精神障碍的病因。
     2.能在病人与家庭、社区中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从心身一体的视角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3.能够识别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并了解常见的精神障碍,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能够接纳精神障碍患者。

2. 具有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3. 自觉维护精神障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逐步降低对精神障碍的偏见与歧视。

4.提升精神障碍诊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遵守相应的伦理规范

三、前导课程及后续课程

学生需完成心理学导论等心理学基础课程及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类课程的学习,完成本门课程后方可学习以健康为中心的精神医学融合课程。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病例讨论与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安排

理论课

章节

内容概要

授课形式

学时

1

绪论

理论课

2

2

精神障碍的神经科学、遗传与社会文化基础

理论课

4

3

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

理论课

2

4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与循证

理论课

2

5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概述

理论课

2

6

心理评估基本知识

理论课

6

7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基本理论

理论课

6

8

应激

理论课

2

9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基本原则

理论课

2

10

心理治疗基本理论与技术

理论课

8

11

精神病症状学

理论课

8

12

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理论课

2

13

精神障碍的心理康复

理论课

2

14

精神卫生法

理论课

6

 

考试

 

2

实验、见习课

6

会谈

案例讨论

2

9

心理治疗

案例讨论

2

10

精神病症状学

见习

4

合计

 

 

64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方式】闭卷(Close-Book

【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评价类型

考核指标

观测点

所占比例

考核目的

过程性评价

课堂病例讨论及考勤情况

课堂发言、考勤

15

对各类症状及治疗方案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见习报告

报告完成情况

10

精神专科医院实践及医疗环境的理解

课后作业

课后测验、案例报告、心理干预反感设计等

15

基础知识与治疗方案设计掌握情况

终结性评价

选择题

 

36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案例分析

 

24

综合分析能力

 

七、教学内容概述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含义;精神病学的发展史;我国精神病学发展面临的形式与任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精神障碍的含义

难点:

为什么我国精神卫生问题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概述精神医学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区分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以及精神病学与相关学科的不同。

3)能说出精神医学的发展史。

4)能够理解我国精神病学发展的任务与目标。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区分精神正常与精神障碍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精神病学在维护国民健康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树立尊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观念。

3)通过学习,能够提升对自身专业的职业认同。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科学、遗传与社会文化基础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神经科学与遗传学基础;社会心理因素对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康复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心理因素对于精神障碍的影响

2.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难点:

1.精神障碍动物模型的运用

2.如何从心身一体的视角解释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知晓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障碍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常见的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社会支持、过去经历、认知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通过学习,能意识到情绪调节对自身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

(一)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主要任务及精神障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青年期心理发展主要任务

2.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

3.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难点:

1.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2.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2)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精神障碍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有意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2)通过学习,能够意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沟通要点并能够在未来工作中践行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与循证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循证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难点:

1、如何实施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2、精神障碍循证方法的系统综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方法

2)精神障碍治疗的评价指标

2.情感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调查研究和循证应用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树立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五章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内容

临床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2.临床心理学主要工作对象

难点:

1.异常心理与心理不健康的关系

2.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阐述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和工作对象。

2)能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区分是否心理健康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职业素养在临床心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能够有意识的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章  心理评估基本知识

(一)教学内容

心理评估的含义;观察法的实施及优缺点;会访谈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心理测量的各项指标;常见的心理测验适应范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心理测验各项指标的含义

2.共情技术的运用

难点:

1.如何有效倾听

2.如何实施心理测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理解信度、效度、常模的心理评估基本概念

2)能够领会常用量表的适用范围

3)能够知晓会谈法的注意事项并运用会谈技巧

4)能够理解观察法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心理评估

2)能够初步运用共情、具体化等心理咨询的一般技术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同理心、尊重等沟通技巧对于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能够理解人文精神对于心理诊断与评估的意义并有意识提升自己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量表实验

第七章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并能够从不同心理学流派视角分析精神障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行为学派对于精神障碍的解释

2.认知心理学派对于精神障碍的解释

3.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

难点:

1.如何理解精神分析理论对于精神障碍的认识

2.如何理解强化理论在精神卫生工作的运用

3.心理学基本理论如何运用于精神障碍的诊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领会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等主要心理学流派对异常心理问题的解释。

2.能力目标

能够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精神障碍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于精神障碍诊疗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能意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对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八章  应激

(一)教学内容

应激的基本理论及应激与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应激如何造成各器官的损伤

2.应激的中介机制如何影响应激反应

难点:

应激源的评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理解应激的中介机制

2)能够领会应激的心理反应

3)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从应激理论的视角解释部分躯体疾病与应激的关系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社会支持对于应激反应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应激后的情绪反应并能够将其迁移至医患沟通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九章  精神障碍药物治疗基本原则

(一)教学内容

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及常见的不良反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2.椎体外系反应的临床表现

3.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4.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难点:

1.精神障碍药物治疗的换药原则

2.自杀与抗抑郁药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领会精神药物的治疗原则

2)知晓各类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

3)理解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学习树立耐心、谨慎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章  心理治疗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教学内容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基本技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2.行为学派治疗技术

3.认知疗法治疗技术

4.心理治疗基本原则

难点:

1.精神分析治疗的实施

2.如何保持价值中立的心理治疗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晓心理治疗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2)领会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

3)领会经典的心理治疗技术

2.能力目标

1)能够从心理学的视角诊疗常见的精神障碍

2)能够初步运用简单的心理咨询技术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不断强化同理心、尊重、积极关注等临床精神卫生工作的职业态度

2)通过学习,能够有效降低对精神障碍的歧视与偏见水平。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  精神病症状学

(一)教学内容

各类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自知力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2.言语性幻听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3.各种思维内容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4.各种思维形式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5.记忆减退、遗忘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6.各种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7.各种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精神疾病。

难点:

1.谵妄状态的幻觉与精神疾病幻视的区别

2.思维破裂、思维奔逸、病理性赘述的区别

3.各类妄想的临床表现

4.强迫观念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

5.各类意志障碍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领会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2)能正确阐述典型精神病症状所常见的精神障碍

3)能说出临床表现相近的精神病症状的不同

2.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识别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2)能够初步分析常见的精神障碍的主要精神病症状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精神病症状在精神障碍的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学习精神病症状,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精神障碍,逐步弱化对精神障碍的偏见与歧视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临床见习

第十二章  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的初步检查并掌握精神科病历的书写;常用的精神障碍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常用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2.精神障碍的检查面谈技巧

3.精神科病历的书写

难点:

1.如何对不合作患者进行精神检查;

2.如何进行精神科风险评估。

3.ICD-11、CCMD-3、DSM-5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精神状况的检查原则

2)常用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2.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精神障碍患者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

2)能够初步完成精神科病历的书写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意识到不同文化在精神障碍诊断中的差异并树立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

2)通过学习,能够意识到尊重、共情等沟通技巧在精神障碍检查中的重要意义,并能够注意培养自己相关能力。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三章  精神障碍的心理康复

(一)教学内容

精神障碍心理康复的一般技术、实施及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康复技术

2.社区康复

难点:

精神康复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2)常用的精神康复技术

3)精神康复实施的模式

2.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运用社会康复技术并设计康复方案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能意识到心理康复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在未来临床实践中践行心理康复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第十四章  精神卫生法

(一)教学内容

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

2.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法律法规

难点:

自愿医疗与非自愿医疗的鉴别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

2)非自愿医疗的法律法规及合法权益保障

3)精神专科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职责

2.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精神卫生工作中的法律纠纷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树立精神卫生相关工作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

八、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选用教材

1.《精神病学基础》第二版,陆林,李春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临床精神病学》第二版,赵靖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临床心理学》第二版,王伟,张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心理评估》第三版,姚树桥,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精神药理学》第二版,刘吉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二)参考书目

1.《健康心理学》第三版,钱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变态心理学》第三版,刘新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精神病学》第八版,郝伟,陆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医学心理学》第七版,姚树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精神病学史》,爱德华.肖特著,韩健平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6.《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7.卫生法第九版朱启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8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    联系电话:0797-8169748  邮编:341000   请使用IE8、Chrome以及1440以上分辨率浏览网站